跳至主要内容

策略 3: 推广预防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在流行病学上是重要的传播途径,亦是乙型肝炎于本港流行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控工作应以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为重点,包括疫苗注射及其他可行方法。

目前尚未有丙型肝炎疫苗。因此,丙型肝炎预防措施应着眼于控制已知可传播病毒的风险行为及治愈慢性感染。

策略 3.1: 减少乙型肝炎母婴传播

  1. 世卫定下明确目标,于2030年前,5岁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低于0.1%,并以此作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降低90%的替代目标。
  2. 自1988年起,香港已推行多项优先工作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包括普及为所有孕妇于每次怀孕期间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查,以及普及为新生婴儿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此外,若母亲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其所生的婴儿亦会接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以提供即时的短期保护,预防婴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一直以来,确保婴儿完成一系列的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及出生时的预防接种是保护婴儿免受感染的预防重点。除此之外,预防母婴传播同样需要针对患有乙型肝炎的妇女,确保她们得到适切的护理和治疗。
  3. 普及为孕妇于每次怀孕期间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查,以及普及为新生婴儿注射乙型肝炎疫苗,继续是预防母婴传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透过免疫接种覆盖率调查定期监察和评估其覆盖率(本地指标4)。

策略 3.1.1 使用抗病毒药物来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

  1. 纵使采取目前的预防方法,即对所有孕妇普及筛查,以及为受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于出生时注射免疫球蛋白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仍然未能完全杜绝乙型肝炎母婴传播。

资讯箱2.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一项本地研究结果 [41]

  1. 现已有可以有效地进一步降低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风险的抗病毒药物。外国研究证实,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水平偏高的孕妇服用抗病毒药物后,能进一步预防母婴传播 [42,43]。现时,世卫已建议成员国评估使用抗病毒药物来预防母婴传播的可行性 [44],而很多已发展国家已经将其定为标准疗程 [45,46]。
  2. 为消除香港的乙型肝炎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偏高的孕妇应服用抗病毒药物,以完善消除母婴传播的预防措施。
  3. 于2016至2018年期间,孕妇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约为5%,而香港每年约有60 000名婴儿出生。根据这些数据初步推算,估计每年约有3 000名孕妇须接受病毒载量测试,以确定是否需要服用抗病毒药物,进一步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随着产前母亲的乙型肝炎感染率不断下降,预期须服用抗病毒药物来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孕妇数字亦会相应减少。
  4. 即使后勤支援上可能会面对不少挑战,但及早发现高风险母亲对及时展开抗病毒治疗至关重要。此外,若孕妇于分娩后停止治疗,也必须采取预防肝炎复发的措施。
行动措施

策略 3.1.2 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的母亲所生之婴儿于接种疫苗后进行血清测试

  1. 现时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的母亲所生之婴儿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及免疫球蛋白,虽然这已能有效预防婴儿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然而,仍有5 - 10%的高风险婴儿未受保护 [47]。
  2. 为进一步减少并最终消除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有必要加强现行计划。世卫和西太平洋区域办事处强调,在产前乙型肝炎普及筛查已实施的情况下,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进行疫苗接种后血清测试,对评估预防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措施的有效性尤为重要 [48]。

疫苗接种后的血清测试

  1. 疫苗接种后血清测试的目的:
    • 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妇女所生的婴儿中,识别出对最初三剂乙型肝炎疫苗未能产生足够免疫反应的婴儿,并为他们重新接种疫苗
    • 尽早发现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婴儿,以确保他们得到适切的医疗护理
    • 为监察疫苗接种计划及整体预防策略提供有用的系统性资讯
  2. 疫苗接种后的血清测试包括对所有由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妇女所生的9 - 12个月大婴儿,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试(若疫苗接种有所延误,血清测试时间则为完成接种最后一剂疫苗后的1 - 2个月)[49]: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测试:排除或确定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测试:检查对乙型肝炎的免疫力
  3. 根据疫苗接种后的血清测试结果,将采取适当的行动(表7)。

表 7. 疫苗接种后的血清测试结果诠释及相应行动

血清测试结果 诠释 跟进行动
乙型肝炎
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
表面抗体*
阴性 ( – ) 阳性 ( + ) 对疫苗产生免疫反应及已受保护 不需要
阴性( – ) 阴性( – ) 没有对疫苗产生免疫反应 进行第二次共三剂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并于完成最后一剂疫苗接种后的1 - 2个月再次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阳性( + ) 阴性( –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转介至儿科医生作适当医学跟进

* 阴性测试结果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水平不足每公升10个国际单位 (<10mIU / mL),而阳性测试结果则指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水平达每公升10个国际单位或以上 (≥10mIU / mL)
** 没有对最初三剂疫苗产生反应的人士,一般有30 - 50%机会对第二次共三剂的疫苗产生反应

行动措施

策略 3.2: 预防与医护相关的乙型及丙型肝炎传播

  1. 全球在医护环境内出现的乙型及丙型肝炎传播,主要是因为没有确保血液供应的安全或没有遵循感染控制措施。现时,香港已实施多项由世卫建议的预防措施,如中央处理的输血服务及其他感染控制程序。
  2. 香港的血液安全策略是基于100%的自愿无偿捐血、捐血者筛选,以及对所有输血用的血液和血液成分进行质量保证筛查,检测病毒抗体和核酸。这些策略能有效预防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自1978年起,本地开始对捐血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查,以预防乙型肝炎病毒经输血而传播。然而,在1991年开始对捐血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筛查前,输入受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曾是传播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
  3. 本港各项感染控制指引一直明确地就预防医院内血源性病毒的传播提供建议,当中包括标准防护措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及记录医护人员接种后的血清测试结果,以及针对职业上意外接触病毒的跟进和医学评估,如进行适当的测试、护理及接触后预防治疗等 [50,51,52,53,54]。香港的医护环境已广泛采用这些感染控制措施,大幅降低与医护相关的乙型和丙型肝炎传播。
行动措施

策略 3.3: 减低易受感染群组的风险和疾病负担

  1. 注射毒品人士及感染爱滋病病毒的男男性接触者都是需要干预措施的高风险群组。因为他们不仅面对较高的丙型肝炎疾病负担,他们的风险行为亦对其他人构成传播风险 [55]。
  2.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提供一个治愈的机会,而针对易受感染群组(如注射毒品人士及感染爱滋病病毒的男男性接触者)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亦可实行「治疗即预防」的策略,而美沙酮诊所网络,正好为接触注射毒品人士提供了一个合适的平台,详情将会在「扩展治疗」章节中探讨。
行动措施